祝贺!我院本科生张欣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资助!
发布时间:2025-10-10 浏览次数:20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公布2025年度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立项名单,91短视频 2022级本科生张欣然同学成功获得资助,这是我院本科生首次获得该项目资助。
负责人:张欣然
指导教师:梁正 长聘副研究员(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
依托院系:91短视频
项目简介:
新能源汽车和分布式储能电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使用锂金属作为负极材料,并匹配合适的高电压正极材料,锂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碳酸酯类电解液氧化稳定性差,且对锂金属兼容性较差,会衍生不稳定的SEI/CEI,在电池内部会引发严重的副反应。目前针对此瓶颈的电解液设计策略主要包括局部高浓电解液体系和弱溶剂化电解液体系,以及对现有溶剂分子进行氟化设计。其中的溶剂分子设计策略大都局限于对现有溶剂分子进行改性,且改性策略单一,难以突破传统溶剂的类型与功能局限。基于此,本项目跳出传统视角,选定具有较好抗氧化稳定性的氟磺酰胺基团作为核心骨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官能团修饰,合成新型溶剂分子。基于所合成的多种氟磺酰胺类溶剂,设计新型氟磺酰胺类电解液,调控其溶剂化结构,并探究此类电解液与正负极界面的构效关系,为开发新型电解液体系,推进高电压锂金属电池的实用化提供理论参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从人才成长规律来看,及早发现并有针对性地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将有助于其早日脱颖而出,并在日后获得长足发展。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现有人才资助体系基础上,设立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将资助端口前移,旨在及早选拔人才,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2023年7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次在本科生中试点青年学生项目,按照“推荐+评审”模式,在试点高校的本科生中优中选优,并于8月组织会议进行评审,获选本科学生每人获得10万元科研基金资助,用于开展自主创新性研究。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了该项目的第三次评审。